近一个月,每天晚上7点钟看新闻联播发现,几乎天天晚上都在播我国农村脱贫致富的报道。例如报道了贵州遵义的一位老支书黄大发,36年带着村民绝壁凿山,将山泉水引到村里的故事。一渠通则百业兴,黄大发没有停步,又带着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。后来又看到江西、贵州、四川、青海、西藏、内蒙古、安徽、重庆、宁夏、河北等省区贫困地区十八大以来脱贫致富的报道,使我很有感触。
2012年12月29日,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,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。他踏着皑皑白雪,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、顾家台村这两个特困村。在村民家中,他盘腿坐在炕上,同乡亲们手拉手,嘘寒问暖,了解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。怀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,怀着对人民浓浓的情,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。
4年多来,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国内各地考察,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。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,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,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,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。
2016年春节前,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困难群众。在茅坪乡神山村,他一边看规划、看手册、看记录,一边询问村民们生活情况,还给贫困户送去年货。连续5年,每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都要专门看望贫困群众。“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,包括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、西藏、新疆等地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曾满怀深情地说,“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,我感到揪心。他们生活每好一点,我都感到高兴。”他指出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、特别是在贫困地区。没有农村的小康,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,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。社会主义的本质,是解放生产力,发展生产力,消灭剥削,消除两极分化,最终达到共同富裕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,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,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,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。因此,实施扶贫开发战略,消除贫困与不公,促进和谐发展,实现共同富裕,是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,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,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,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,那也不是社会主义。从我国发展实践看,无论从1949年到1978年对减贫开发道路的不懈探索,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广泛实施的扶贫开发战略,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史也是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实现共同富裕的创造史。实践证明,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,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;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,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贫困县全部摘帽,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。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,还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,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。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,中国消除绝对贫困,既让全体中国人民走上全面小康之路,又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;不仅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而且将提供扶贫开发的中国方案、中国智慧、中国经验、中国力量,推动全人类的发展进步。
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但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难题和挑战,其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体现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上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,不能出现有人掉队。”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,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。”为了补齐贫困人口这块突出短板,扶贫开发必须“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、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、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”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到5年时间,我国就有5500多万人摆脱贫困,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。未来3年,还将有4300多万人脱贫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,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,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。
前瞻未来,脱贫攻坚依然面临任务艰巨紧迫的形势。不忘初心 驰而不息——消除贫困,实现共同富裕,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。但是可以预测,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,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。(离退休干部第二支部 潘声滨)
2017年5月25日
|